您当前的位置:江西省文明实践>> 正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查看更多>>
南昌市青云谱区城南村“党建+养老”暖民心
江西省文明实践   2020-10-26 11:50:14  编辑:陈晗子 作者:洪怀峰

15.jpg

党员志愿者为在幸福食堂就餐的老人递送午餐

16.jpg

党员志愿者为居家老人送餐

  10月19日7时,南昌市青云谱区城南村村民胡姺,在家准时收到了一份早餐:一个鸡蛋、一袋牛奶、一个肉包、一个花卷。不仅仅是早餐,今年9月21日起,89岁的胡姺,中餐和晚餐都有专人送上门。

  “我两个女儿都嫁到外地,身边没有人照顾,现在村里有了幸福食堂,还有党员志愿者送餐上门。”谈及足不出户就能吃上热饭菜,胡姺的幸福之情溢于言表。

  在农村,养老一直是一个普遍难题。对此,城南村把党建融入养老民生工程,把服务送上门,给村里老人发补贴、买医保、办食堂等,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,破解农村养老难题,为老人打开了一扇幸福门。

  破解养老难:干实事送服务,让老人心里越来越暖

  城南村是典型的城中村,现有村民876户4300余人,其中,60岁以上的老人有558人。养老问题,已经成为村民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。

  今年82岁的村民王顺秀,没有收入来源,也没有儿女,她的养老成了一大难题。村里除了有王顺秀这样的孤寡老人,还有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。

  “如何让这些老人安度晚年,是村‘两委’必须解答的一道民生考题。”城南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史俊兵告诉记者。为此,村里将党建工作与养老工程深度融合,并把“党建+养老”作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推进。

  为了让村里的老人有聚会活动的场所,城南村收回了一处租给商户的娱乐场所,改建成老年人活动中心;为了让老人享受常态化的照顾与服务,城南村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,将全村100多名党员发动起来,参与村里的养老服务工作,如轮流为腿脚不便的老人送餐、在幸福食堂为老人洗菜端盘子等,特别是推出了城南村党建服务品牌——“一拨就灵”民生热线,老人有困难可以很快找到党员上门服务。

  史俊兵说,现在村里开展环境整治、房屋征迁等工作,老人纷纷带头响应。今年疫情防控期间,村“两委”发出招募志愿者倡议,500多名村民响应,其中不乏老人的身影。

  “党员干部做得好不好,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。”今年72岁的史美保告诉记者,当村里的老人遇到困难时,只要求助村里的党员干部,就会得到及时回应与帮助。

  织牢保障网:发补贴买医保,让老人福利越来越好

  每个月,村民史善庆都会收到村里发放的500元生活补贴;重阳节,村里还会送上600元慰问金;春节,村里还会发放1200元慰问金。除此之外,每年的医保也是村里负责为他缴纳。

  在城南村,凡是年满60岁的村民,都和史善庆一样享受这些福利。

  “我计算过,一年下来,村里为每位老人花费1万多元。”71岁的村民史光达坦言。从今年9月21日开始,村里为70岁以上的老人开办了幸福食堂,老人每天只要交10元钱,一日三餐可以吃到不同花样、不同口味的饭菜。

  老人开心,儿女安心。村民史慧琴告诉记者,自己工作忙,无暇照顾年迈的父母,现在村里有了幸福食堂,解决了老人吃饭难题,她可以安心工作了。

  2016年以来,城南村通过发展特色产业,村集体收入由原来的200万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万元。

 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,村“两委”有了为村里老人谋福利的底气,先后建立了高龄老人奖励、百岁老人奖励、春节福利等保障机制。去年全村用于孝老敬亲的总支出超300万元,村里老人因此幸福感满满。

  倡导好民风:比孝顺树榜样,让孝老氛围越来越浓

  71岁的村民史文生,每周都要去医院做血透,每次都是儿媳邓华香陪同。“如果没有儿媳的精心照顾,我早就撑不住了。”史文生逢人就夸邓华香。

  原来,史文生20年前患有高血压,随着年龄的增长,引发很多并发症,身体越来越差,还患上了尿毒症。儿子常年在外务工,老伴年龄也大了,寻医问药的事情全交给了邓华香。

  邓华香全心全意照顾老人的举动,感动了村民,村里把她树为孝老榜样,号召村民向她学习。目前,城南村已经连续多年举办文明家庭、好媳妇、好孝子、文明庭院评选活动。

  “百善孝为先,村里倡导好民风,也是党建的一部分。”史俊兵告诉记者,村里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,带头示范。目前村里评出的10名孝子、10名孝顺儿媳中,很多都是党员。在党员示范作用影响下,村里的孝老敬亲氛围越来越浓。

来源:江西日报
相关新闻
江西文明实践网版权声明
1.本网专稿栏内的所有作品,包括标有“江西文明实践网”LOGO的图片,版权均属于江西文明实践网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凡经本网授权使用的作品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江西文明实践网”和作者姓名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2.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”(非江西文明实践网)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
3.在本网的新闻信息页面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,不代表本网观点,文责自负。
4.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其它问题,请在发布之后30日内同本网联系。
※联系方式:江西文明实践网 电话:0791-86847838

关于我们 | 网站导航 | 广告服务 | 意见建议 | 赣公网安备 36010802000294号
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、江西省文明办 主管 | 江西日报社 主办 | 举报电话:0791-86847779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证号:1409348 赣ICP备08100009号-4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:36120170003
出版许可:新出网证(赣)字07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:B2-200700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:3612008001
新闻投稿:news@jxwmw.cn 文明创建投稿:jx-wmb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