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过

策划:汪明 查昭 吴康安  编辑:刘建维 杨威 方田 郭金富 李琛  设计:蔡畅  技术:黄小明  插画:王昌羿  视频:童湛 李峻  实习生:雷珍珍

注:

①数据来源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联合武汉市观鸟协会每年发布的《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》,以及新闻报道;

②鸟类鸣声来源:xeno-canto,采用CC BY-NC-SA 4.0授权;

③鸟类生物分类主要依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发布的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》;

④全国鸟类物种数依据《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(第三版)》。

主要参考资料:

人民日报:《多国采取行动保护候鸟迁徙》

光明日报:《守护候鸟迁飞通道需要全球携手合作》

“鄱湖鸟,知多少,飞时遮尽云和日,落时不见湖边草。”

当前,鄱阳湖进入候鸟越冬高峰期,已有超60万只候鸟抵达湖区。

去年,鄱阳湖保护区智慧管理平台上线,有效解决了“数鸟”的问题,

并发布候鸟数据。候鸟的面孔,就藏在这些数字里。

每年冬季,鄱阳湖便成了候鸟的天堂,成千上万的候鸟在此聚集、栖息和觅食。

为何鸟儿会不远万里来这里?

4条途经中国的候鸟迁徙路线

大批候鸟“衔”来的“生态流量”,

正源源不断产生“经济增量”,

也让鄱阳湖流域焕发出勃勃生机。

眼下,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进入最佳观鸟季。它们以数百、数千,甚至上万羽等不同数量,集群栖息在湖区的草洲浅滩,成为鄱阳湖灵动的风景,吸引各地游客前来观鸟、识鸟,“鄱湖观鸟”正蔚然成风。

近年来,鄱阳湖地区接连举办鄱阳湖国际观鸟周(季)活动,在九江市、南昌市、上饶市三个会场设置20个观鸟点,观鸟时长由过去的一周延长至现在的一个季度,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对候鸟保护的认识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还可以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发展,持续擦亮“鄱湖观鸟”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
江西积极探索候鸟经济多业态实现路径,坚持多维度开发,着力推动经济生态化、生态经济化,拓展候鸟经济转换渠道,让“流量”变“留量”

昔日,鄱阳湖畔的村民们依水而居,捕鱼为生。而今,他们“洗脚”上岸,村民也从渔民变为候鸟巡护员、鸟导、旅游服务员,在岸上有了稳定的工作。“鸟导、餐饮、民宿、康养、露营、采摘”等一体化的旅游服务逐步形成,不断满足广大游客“吃住行、游购娱”需求。

如何保护好数十万只候鸟安全越冬,

如何平衡好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,

江西各地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份答卷。

60万只候鸟飞抵鄱阳湖 江西用“黑科技”护航

为守护好万千候鸟的共同家园,

鄱阳湖积极推动候鸟迁飞通道保护国际合作,

做大做优候鸟保护“朋友圈”、“合作圈”。